学生园地

【信仰·青年说】我院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普法进乡村,防范保健品医疗诈骗

发布日期:2023-07-13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画卷,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信仰·青年说”宣讲团围绕“农村保健品医疗诈骗”这一主题,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助力法治乡村建设,将法治传递到农村,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

目前,农村地区存在保健品医疗诈骗问题。在农村,村民们在缺乏健康知识和科学医疗的情况下,很多不法分子借机推销伪劣保健品和假冒药物,以此来骗取村民财产。骗子们利用村民追求健康的心理,以各种草木粉末、保健品等假冒正规药物,不仅扰乱农村医疗行业市场,而且损害村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志愿者们首先开展宣传活动,到北堡乡各个村庄,通过走访入户和派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村民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及防诈反诈知识。其次,在走访入户过程中,志愿者们与乡民们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识别合法的医疗保健品和药物,避免上当受骗。此外,志愿者们还开展了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向乡民们解释医疗知识,解答他们对购买保健品的疑问,从而提高乡民们识别保健品医疗诈骗的能力,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

下面是我院宣讲团成员根据“农村保健品医疗诈骗”普法宣传活动的走访调研实际整理出的一系列防诈骗指南。

一、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其能够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等,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二、不要轻易相信。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要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三、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社交软件中的链接,更不要随便安装陌生软件。

四、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五、不要贪图便宜。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六、警惕上门推销。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经常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可拨打110报警。

七、保持警戒心理。不要轻易和“陌生人”交心,独自外出时尽量不带贵重物品。

八、树立正确的保健理念。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九、警惕各种“讲座”。不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广告,防止陷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如遇电信诈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此次“农村保健品医疗诈骗”普法宣传活动涉及北堡乡多个村庄,沟通走访了近百余户村民,接受咨询三十余次。通过本次宣传,村民对于防范保健品医疗诈骗的意识得以增强,成果喜人,受到村民广泛好评。同时宣讲团成员也了解到现阶段乡村反诈存在的困难,并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进一步提高专业本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尽己所能宣传法治思想、调动基层力量、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图文编辑 | 白文旭 陈雨佳 韩冰

责任校对 | 聂子惠 杜金舟

栏目策划 | 张子涵

责任审核 | 张大权

监       制 | 姚文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