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青春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靠自身本领回报祖国。7月5日,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信仰·青年说”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赴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开展了主题为“法治中国青春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做好调查研究,倾听民情民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寻访乡村故里,听取百姓民意。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观察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调研是了解社会的最佳途径。我院学子踏上这片土地,感受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用自身理论联系当地实际,积极将“小我”融入 “大我”,在调研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在深入当地产业振兴的“领头羊”马铃薯科研实践基地中,我们亲身参与部分研究、育苗、选苗等工作,做到关注三农、服务三农、勇担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来自内师大马院的青春力量。
普法走进乡村,法治浸润民心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我院法治宣讲团成员充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家常话,举身边例,向当地村民宣传相关法律条文在生活中的体现及其核心内容,将专业的法律条文转化成人民“听得懂,听进去”的语言,引]导村民们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把知法用法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村民心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筑牢美好生活法治底线,让法律在农村生根发芽。
寻根红色历史,书写奋斗青春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一部党史,就是一部无数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磨炼革命斗志的历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以探寻革命先烈足迹为主线,用实际行动引导更多青年关注红色革命历史故事。
马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老牛坡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依托当地红色资源,感悟先辈们百折不挠、不畏艰苦的崇高精神。挖掘红色故事,牢记党的艰辛历程,我们不忘来时路,眺望奋进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老牛坡党旗广场,面对党旗,党员高举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对党的忠诚誓言。铿锵的誓词,坚定的话语在广场回响。
在老牛坡党支部展馆,大家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故事,重温了革命先辈的光辉历程、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老牛坡的红色历史激励着马院学子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做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舱,在奋斗中施展才干,实现人生价值。
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最大的特点,也是真正让我院学子收获颇丰的亮点就是与当地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自找苦吃”这四个字,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提到过。这四个字不仅是总书记对自己的要求,也承载了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在梁家河的7年岁月,知青习近平几乎什么活都干过,种地、拉煤、挑粪,组织村民打淤泥坝,修沼气池。 “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这为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埋下了知民、爱民、为民的种子。
我院学子参加北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某种形式上说也是重温总书记走过的青春岁月。我们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干“雨过地皮湿”的“走秀”,而是帮助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在沉浸体验中感受党的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力量,让正值青春的学子们感受奋斗正当时的冲劲与干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实践课堂的教学意义。我们要读好理论知识这本“有字之书”,更应该走入广阔天地去学习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内师大马院学子应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要将饱满的精神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扎根基层中感悟初心、在调研学习中坚定信心,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尽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文编辑 | 韩冰
责任校对 | 聂子惠 杜金舟
栏目策划 | 张子涵
责任审核 | 张大权
监 制 | 姚文帅